近几年,随着国内喷墨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按需印刷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应用得越深入,业内对按需印刷的技术提升、产业链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曾在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凌奇印刷”)任职多年,2021年,集团进行战略调整,将旗下3家出版单位、7家印刷厂整合为融通传媒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更深的战略转型。我们在按需印刷路上探索多年,下面笔者将从个人视角分享图书按需印刷目前发展情况。
出版业危机四伏,
市场对按需印刷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2023年初,一则“文化转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期满(截至2023年底),出版行业起征25%所得税”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震荡。虽在2024年12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公告“继续免征”,但对于出版业而言,税费成本调整或只是时间问题,这势必会对大部分出版单位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如今,图书出版领域库存高居不下,截至2021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量已达73.95亿册(张、份、盒),金额约1705.77亿元。
近五年,图书零售市场滞销品种数量从2019年的89.9万种增长至2023年的103.6万种,一些出版单位的存销比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2。
此外,印刷成本占图书整体成本的20%~40%,成本压力较大。再加之2023年多家出版单位库房被淹,超5亿元码洋的图书报废……当下的出版行业面临诸多危机,亟需通过按需印刷方式重塑出版行业的印刷生产环节,以缓解新增库存压力。
随着2019年高速喷墨印刷技术井喷式发展,如今,大家关注的印刷色彩、印刷速度、印刷成本等关键问题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跨越,相关部门也在持续推动按需印刷进程。
凌奇印刷与其所服务的重点客户——科学出版社,均被纳入《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的“按需印刷图书版权页信息改革试点单位”(分属印刷和出版两个领域),“秒备秒过”的印刷委托书备案工作试行(2024年8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发《关于做好全国印刷委托书备案系统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各地参与新系统的试运行工作,为后续按需印刷、按需出版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按需印刷仍需完善
贴近市场需求、生产需求
自2020年起,凌奇印刷与科学出版社正式建立按需印刷战略合作关系,将出版社数据库中心设置在凌奇印刷厂内,专注科研专著、论文集等小批量订单的印刷。
目前,凌奇印刷每年大约完成6.4万个品种的按需印刷订单,在高峰期,日均生产700~800种,日均印刷量达1300册。单日生产品种约200~300种,单日印刷册数峰值达500~600册。在此,笔者分享一下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按需印刷的真实需求情况。
01 印刷质量需要提升,印刷成本仍需控制
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如科普类的大部头读物,当前由高速喷墨印刷技术所支撑的按需印刷在四色印刷方面,仍不能满足出版单位对质量的高要求,尤其是色密度、色彩层次、正背套准等方面。尽管与静电印刷相比,高速喷墨印刷不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色彩变化,但对比胶印,其在大批量印刷方面仍处于劣势。因此,我们还需要在短单中谋求更高质量和更多利润。
更要强调的是,多数出版单位选择用按需印刷来印制颜色较少的科技类图书、教材、教辅等,但这类图书一般售价不高,甚至部分教材因价格上限较低,必须严控成本。即便当下的喷墨印刷的打印成本已经低至几厘/张(A4),与5年前相比有了明显进步,但在其质量未能实现新突破的情况下,必须在使用成本上进一步压缩,才能被市场广泛应用。而这里的成本不仅是印制成本,更包含了在整个印刷过程中的耗材成本,如纸张、油墨、喷头等易损件的成本控制。这不仅需要设备厂商的努力,更需要印刷企业在采购方式上多下功夫。
02 印后配套加工能力、精装印后能力需要加强
凌奇印刷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零七工厂,可以说是从传统印刷涉足按需印刷领域较早的企业,印后能力一直较强。但据笔者观察,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印刷企业是从图文店或小型印厂转型升级而来,这些企业印后加工能力较弱、精装印后能力都相对较弱。他们大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换印刷设备中,反而对印后加工的投入不够、理解不足,主要表现在两点。
其一,“印得出、装不出”的效率困境较为突出。印后的速度和效率比较低,以笔者亲身经历的某订单为例,印刷环节仅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全部印刷任务,但后续的装订、裁切等印后工序却耗费了整整一周时间,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效率。
其二,遇到装帧工艺复杂的产品,如特种纸、UV印刷、压纹、烫金等特殊工艺时,这些企业没有相关印后设备和人员储备,无法完成订单,或需将订单外发加工。这不仅导致整个业务的利润被外发加工厂再度压缩,部分外发加工的利润分成甚至会使印厂利润减少20%~30%,同时还需承担外发加工过程中的沟通成本以及转乘运输的损耗风险。
显然,按需印刷发展至今,已经从“要不要涉足”的选做题,演变为“如何涉足”“怎样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必答题。无论是税费免征的政策发布,还是出版库存不断攀升,亦或是库房被淹带来的仓储损耗风险,这于出版行业而言,无疑充满了“危机”,但同时也加速了市场对按需印刷的迫切需求,为其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笔者也感受到,近两年来出版单位对于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有了更高维度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正如科学出版社所采取的奖励制度,即编辑部门每出一本POD新书,当年就会获得特殊奖励金。上游出版单位在运营方式上的推动,无疑更利于按需印刷方式的全面铺开。
未来,凌奇印刷将在按需印刷效率提升、信息传输等方面继续探索,也希望产业链上的更多角色能够继续投入进来,共同从经营模式、技术迭代等角度,推进我国按需印刷进程不断发展。
来源丨数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