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知:中国印包网已更名为印包界(yinbaojie.net),全球印刷包装行业价值资讯头部媒体,重要的印包行业资讯集散平台。
媒体矩阵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 抖音抖音
  • 视频号视频号
  • 快手快手
  • 百家号百家号
  • 头条号头条号
  • B站B站
  • 小红书小红书

蔡成基:通过3大案例看传统印刷工艺,如何借助数据化实现创新升级?

   2024-11-23 印包君印包界59850
核心提示:​本文来一起看一下传统印刷工艺借助数据化实现创新的一些实践路径。

本文来一起看一下传统印刷工艺借助数据化实现创新的一些实践路径。

01 柔印工艺数据化

先看两款采用柔印的润滑油标签。如图8、图9所示,是两款由不同企业提供的壳牌喜力机油模内标签。这两款标签均采用柔印,观察高光处的网点可以发现特别的精细,原来应用在日化标签或化妆品标签上的高端柔印工艺,即175LPI1%左右网点渐变到零而无明显硬口的技术,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润滑油模内标签上,这说明国内柔印的水平已经普遍提高,掌握该技术已不仅局限于业内的几家印刷企业。

以前能掌握该技术的印刷企业,靠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机长,他们能精确调节柔印的上墨压力与印刷压力,通过精确调节压力来避免高光网点渐变到零形成绝网时边缘网点的坍塌或变形。所谓“硬口”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此。因为肉眼能分辨出的临界网点直为15~16μm,控制边缘网点直径不超过该临界范围,是该技术的核心所在。

我们知道,柔印的印版特点是采用有弹性的凸版,版面与底基的厚度比例一般为1∶1,或2∶3,凸出的网点在受压不正常时会变形或坍塌,网点的着墨面会增大,这意味着网点会扩大变形,印出我们不需要的图案来,尤其是图案边缘的网点,如果周围没有支撑,网点受压不均匀,最外侧的网点面积就会增大。如果原有设计最外侧网点的直径为15~16m,肉眼看上去若隐若现,但网点直径现在扩大到18~20μm,眼睛马上就能感觉到这种突兀,即俗称的“硬口”。

为了避免这种“硬口”,之前往往会在整个版面上铺一层浅网,用浅网来做支撑,但整个图案就有了一层浅色,影响整体图案的明度。因此,当设计师要求一定要体现承印材料本身的亮度,不允许铺浅网来支撑时,就对印企的操作工和柔印机的制造商提出了挑战,必须为贴了印版的版辊外缘突然在高度上低陷了印版厚度的40%~50%,版辊整体运转中受到冲击而打通“旁路通道”,使版辊继续平滑运转。这就是业内已经在使用的辊枕,或者说是柔印机的肩铁。

柔印机的辊枕必须要经过严格计算,其直径必须等于版辊直径+双面胶厚度×2+印版厚度×2,这其实就是柔印机的齿轮节圆,这是柔印机传动系统极其关键的运动参数。但辊枕仅凭齿轮节圆还不能做到完美提供旁路,还需要增加调节误差。经验表明,负公差是十分重要的。

以前只能靠机长的精细调节才能达到的印刷效果,现在只需要在印刷机上装上辊枕就能得到完美解决,在此类印刷机上印制的产品在质量上有了明显的飞跃。图8与图9这两款润滑油标签体现的正是这个现实,这就是柔印机的数据化,从而造成了柔印调节时的数据化。

02 胶印工艺数据化

如图10(a)所示,该标签采用了胶印工艺,前几年这款标签常用柔印来印制,因为柔印没有胶印水墨平衡失控造成的过量油墨乳化问题,网点比胶印要漂亮许多。但本届大奖赛呈现的参赛作品,已经由胶印来完成,细看网点细部,如图10(b)所示,其墨色均匀与网点完整,一点也不比柔印作品差。

这值得我们深思,胶印网点印得如此漂亮,是采用了成本较高的无水胶印?还是已经解决了传统胶印困扰多年的水墨平衡(即墨大水不大),既不污版又没有油墨过度乳化的问题?其实胶印的水墨平衡至今还是个问题,墨与水究竟如何平衡,传统的做法即墨大水大,把决定权交给机长,把印刷质量的责任下放给一线操作人员。经验表明,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这避开了胶印一直没有定论的一个问题,即机长调节的究竟是水量的大小还是水膜的薄厚?从胶印机的水路系统看,印版首先接触的是水而不是墨,印版上水,其作用是遮掩印版上不需要上墨的部分,因此只要浅浅的一层足矣,水膜过厚只是增加了水的体积,为油墨过度乳化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因此,用网纹辊技术来改善胶印机的水路,应该是胶印工艺数据化的不二选择。

其实,无水胶印走的就是这个思路,无水胶印使用印版上不同的表面能(又称“表面张力”),来区别印版着墨的不同区域。因此,表面张力(mN/m或dyn/cm)的达因数值也就成为了胶印达到水墨平衡的重要参考数据。胶印工艺的数据化是绕不开这个问题的。

图10标签上的胶印网点,不论是用无水胶印工艺印刷,或是用传统工艺印刷,都是一个好作品。如果是前者,说明参赛单位控制住了油墨温度;如果是后者,说明他们已经摸索到水墨平衡的核心参数,已经在朝工艺的数据化前行。

03凹印工艺数据化

图11是一款采用凹印水墨印刷的啤酒标签,标签本身朴实无华,市面上常贴在啤酒瓶表面。看中这款标签,笔者更钟情于凹印的水墨印刷工艺。

大家知道,水墨一半以上是水,水的蒸发潜热高、挥发慢。水墨的安全性也在于此,但固化慢同样也成为影响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业界常见的做法是在水墨印刷时添加大量酒精帮助快速固化,其实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现在应用的水墨,绝大多数是乳液型水墨,而乳液有两个关键参数:成膜温度与成膜时间。用酒精帮助快速固化的工艺,很多都忽略了这两个重要参数。成膜温度可以决定固化烘道的设定温度,成膜时间可以判断印刷品印完后需要放置多长时间,以及是否需要进熟化室熟成。因为啤酒标签常用湿强纸,纸张有渗透吸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固化,这很可能就减少了酒精的耗用量。但笔者衷心希望水墨用户能熟练掌握这两个重要参数,根据水墨的本身数据制订自己的印刷工艺数据。

综上所述,本届“艾达杯”标签大奖的参赛作品反映了传统印刷工艺正在向数据化转型扎扎实实地迈进,这为印刷企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没有印刷本身的数据化转型,仅靠ERP、MES或者运输的智能小车、物料的智能仓储等,印刷企业是很难达到完全智能化的,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印刷产业链的印刷机械制造商、油墨耗材制造商等细分行业肩上,亟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来源丨 标签技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